專題 | 加快金融科技創新,助力數字新疆建設

2024-01-04 0

專題 | 加快金融科技創新,助力數字新疆建設

 金融電子化 金融電子化 2023-06-05 14:32 

文 /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農副産品信貸監管平台課題組  蔣群星  潘正強  馮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要求金融部門大力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簡稱“農發行新疆分行”)作爲政策性銀行,圍繞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戰略,以科技創新爲導向,亟需加快網上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精準扶貧,保證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産品安全收購。


QQ截圖20240104103355.jpg

激發科技賦能,駛入服務“三農”快車道

根據新疆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及自治區黨委建設“數字新疆”等相關要求,爲把金融服務與信息技術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乃至糧棉農戶,農發行新疆分行以金融科技爲引領,突破跨行電彙的技術瓶頸,創新金融産品,将收購、支付、監管等跨界整合,讓信貸資金高效、安全、快捷進入農戶口袋,精準貫徹“三農”服務。


随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銀業務在豐富支付結算方式,提高服務質效、降低經營成本等方面愈發突顯出重要作用。通過農發行網上銀行業務,結合糧棉油業務是主責主業的情況,在糧棉收購期向大量農戶支付收購資金,既減少收購資金中間支付環節、降低收購資金支付風險,又能夠有效防範和控制貸後風險。基于此,農發行聯合軟件開發科技企業,研發推出了“農副産品信貸監管平台”(以下簡稱“監管平台”),該平台具有收購管理、數據統計、與網銀系統對接等功能的高效便捷的監管平台。


聚力技術研發,有效規避短闆

農發行通過多次深入貸款企業調研,了解到企業在網銀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近年在驗單、資金貸後管理中支行信貸員普遍反映的難點和痛點,與不忘初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深入結合,提出了用現代科技手段解決上述難題的思路。“監管平台”徹底解決困擾農發行網銀開辦以來批量轉賬過程中的難題,大力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穩步提高網銀支付率,幫助糧棉客戶收購資金實現批量及時入賬。“監管平台”自上線應用以來,解決以下問題。


1.解決不能快速識别農戶卡信息的問題。部分農戶提供的銀行卡存在過期、卡号磨損不容易看見、提供的卡号是二類卡、提供其愛人及孩子的銀行卡等情況,農發行支付屬于跨行電彙交易,無法直接驗證持卡人信息是否準确,導緻支付成功率大幅下降,且存在一定錯彙風險。通過銀行卡讀卡器和身份證讀卡器讀取農戶支付信息,可直接對農戶所持銀行卡狀态進行校驗。


2.解決支付成功率低下的問題。因新疆區域特色,農戶中維吾爾族同志名字較長且名字中帶點,存在多種錄入模式,通過身份自動讀取,自動生成網銀批量支付數據文件,數據文件導入網銀系統後準确彙入農戶賬戶。


3.解決收購資金支付不能得到有效監管的難題。收購資金安全的窗口完全交付給加工廠财務人員手工錄入,财務人員可以通過網銀轉賬功能任意給指定卡号轉賬(套取我行信貸資金)或修改棉農的支付金額(分次打給其他人),通過監管平台和網銀系統相融合産生的大數據有利于分析農民的籽棉模式,平均銷售單價,确定支付資金。企業開票支付後的信息生成基礎數據庫,及時準确開展驗單核對及賬戶資金檢查,利于農發行及時分析企業的收購成本。同時,解決信貸員快速核打碼單的問題,有利于我行後續農地業務的精準開展。


4.避免一定程度的聲譽風險。極大規避了收購貸款資金被挪用的風險,創新的網銀支付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了聲譽風險。


構建安全服務平台,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1.平台功能與技術支撐。“監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貸款客戶在糧食或籽棉收購系統辦理業務、在線網銀支付的過程中提取相關信息彙聚到平台數據庫;通過平台數據分析整理對接不同用戶需求達到信貸資金監管的目标。“監管平台”的實現是基于面向服務(SOA)的多層體系架構設計,通過SOA解決多個不同系統之間業務集成,采用WEB服務技術提供标準的接口規範及微服務架構模式,将多個功能耦合在一起,最終實現集成異構的軟件系統。通過在安全層面采用Redis緩存技術減少數據庫操作次數,禁止數據重複提交,使用接口安全機制,細化控制接口授權,實現不同客戶端具備不同權限的功能。


2.平台給農戶、農發行帶來諸多好處。交棉或者交糧農戶在該系統配置的刷卡機上刷銀行卡和身份證後,系統将自動獲取農戶卡号和身份信息,并通過連接的糧棉收購軟件獲取相對應農戶的交易數量及金額等相關數據,生成帶有農戶姓名、銀行卡号、交易金額等數據的加密文件,貸款客戶将此加密文件導入農發行企業網上銀行系統的批量包中,直接進行批量轉賬支付。此外,“監管平台”涉及收購管理、數據統計、與銀行網絡系統和移動網絡系統對接等内容,針對減少收購資金中間支付環節,降低收購資金支付風險,又能夠有效防範和控制貸後風險。


實踐驗證,開啓信貸服務新模式

在系統推廣試點過程中,根據棉花收購企業特性,提出對支付筆數更多、企業收購軟件更繁雜、人員參差不齊的棉花收購軟件開始整合研發,包括收購管理、數據統計等,并與總行網銀、外部移動系統對接,打通資金支付“最後一公裏”,實現向農戶直接支付收購結算資金,既有效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支付率,也加大資金監管、有效遏制貸後風險,推動政策性銀行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


搭載棉花信貸資金手機監管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采集相關信息,提供多維度智能統計、查詢、自定義預警等功能,信貸人員利用手機及時準确查詢到所監管企業的應付款、實付款、款項結餘、付款及支付明細、精準驗單等,實現籽棉收購全流程信息化信貸資金監管。


落地開花,科技賦能顯成效

2022年,通過平台與網銀系統相融合,實現農産品收購網銀支付1141001筆,累計支付金額3081297.89萬元,涵蓋小麥、棉花、西梅等多種農産品收購,其中小麥收購支付524136筆、累計支付金額258391.86萬元,籽棉收購支付614149筆、累計支付金額2816264.58萬元,支付成功率100%。以電子支付爲核心創新信貸資金監管業務,穩步提高電子支付業務替代率,幫助糧棉果客戶收購資金實現批量及時入賬,構建統一配套的在線支付、信貸服務體系,最終實現諸多好處。


1.保證信貸資金安全。實現精準全過程監管。平台形成覆蓋棉農信息、種植信息、籽棉檢驗、過稱、結算、發票、支付等環節的數據鏈,實現信貸監管人員利用手機就能準确、及時、全覆蓋、多維度高效掌握相關信息,實現籽棉收購全流程業務及資金監管。


2.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可以提前将棉農卡号初始化到系統,在棉農交售棉花時方便選擇打款;利用平台提供的收購、應結算、已結算、未結算等信息,精準爲收購企業确定支付資金額度;有利于B端C端的資金沉澱。


3.查詢統計預警報警智能化。管理人員可以實現統計查詢、收購單價、産量預産、支付監管、異常數據等預警報警,以及預警貸款客戶籽棉交售情況與查詢服務。智能化的查詢、統計、預警報警設置,降低了信貸風險,方便應用及推廣。


4.推動服務數字化轉型。利用平台大數據功能開展應用,爲金融、保險、擔保、農業生産組織等提供專業化精準服務;爲棉農提供線上化查詢種植面積、籽棉交售明細、補貼相關資料等服務;爲政府機構、棉花産業鏈相關企業、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5.拓展應用及推廣。平台是依托籽棉收購業務研發建設的獨立系統,不但可以支撐銀行的相關業務,還可以爲開展農副産品收購、加工、倉儲、質押環節金融服務提供信息化模闆,便于快速複制推廣應用。


6.爲創新棉花産業鏈大數據金融服務打好基礎。平台的大數據分析、風控模型、農民信譽評估,以及棉花種植生産信息化等相關服務,拓展了平台功能。利用平台可以精準篩選優質貸款用戶,開展平台大數據支持下的免抵押純信用的信貸業務試點。


該平台的研發與推廣,既加強了農發行貸後管理、提高風險預警和管控能力,助力增強糧棉市場宏觀調控能力,也助推了網銀業務的推廣、提高了客戶服務質效。自平台應用以來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和社會反響,後期将逐步推廣應用到林果等農副産品收購中,進一步提升農發行良好社會形象。


(欄目編輯:魏亞楠)



To Top